北京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及城市副中心功能优化策略有效缓解了北京“大城市病”的压力,但也加速了北京通州区以地缘传承为核心的乡土文化变迁。拆迁腾退导致村落空心化,居住空间的分隔使熟人社会的亲密性下降,集体性文娱活动减少,从而影响了通州区非遗传承与传播轨迹。同时,外地人口涌入及渐趋主流的消费主义商业模式促进了特色非遗项目的产业化。针对目前情况,通州区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应在政府、企业、传承人、学者及民众的携手努力下,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在打造现代节日文化时充分考虑传统因素;创新发展方式,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普及非遗项目的有关知识和实践,通过数字媒体和网络空间的开拓为传承主体提供展示机会;多方位引进人才,尝试跨界整合及跨领域合作;建设非遗博物馆,将无形之物以有形的方式呈现,使之可听可感可闻可触等。在非遗项目开发方面,既要注重对文化传统的承继,又要适当推进创新,让非遗渗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活化”,将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的智慧果实转化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