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北京建筑文化发展报告(2024)

北京建筑文化发展报告(2024)

英 文 名: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RCHITECTURAL CULTURE (2024)
I S B N:978-7-5228-4979-9
丛 书 名:
出版日期:2025年06月

中文摘要

近年来,北京以落实首都功能定位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相融合的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更新行动与专项保护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城市功能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平衡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本报告总结了北京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经验,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北京建筑遗产的系统保护与创新发展,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本书由总报告和多个专题报告组成,多维度展现北京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总报告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北京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梳理了近年来在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民生改善融合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产业融合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挑战,提出通过规划引领、机制优化和社会参与等方式推动建筑遗产“活起来”的策略。

分报告包括遗产保护篇和发展篇。遗产保护篇涵盖五个专题,分别从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实践、清代王府建筑的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京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与转型发展、祭坛建筑体系的保护策略,以及“苏联式”建筑遗产的整体保护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建筑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挑战。发展篇聚焦三个专题,一是北京老城更新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二是系统回顾北京长城保护历程,分析近年成效与未来展望,为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方向。三是全面展示北京市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未来建筑行业中的前景,为绿色建筑政策与实践提供借鉴。

为推进北京城市更新进程中建筑遗产保护和建筑文化高质量发展,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强化遗产保护顶层设计。完善城市更新规划和遗产保护专项规划,加强对不同类型建筑遗产的分区分类保护,协调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长效机制化管理。二是促进社会共治,提升公众认知与参与水平。建立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吸引社会资本、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建筑遗产保护,营造“全民保护”的社会氛围。三是探索多样化活化路径,提升遗产可持续利用价值。鼓励利用建筑遗产开展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和社区服务等多功能活化实践,创新如“主题式街区更新”“社区主导保护”等模式,让遗产在服务经济和改善民生中焕发新活力。四是优化体制机制,增强跨部门协同效能。建立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的联动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推动资金、资源和技术的高效配置,确保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五是深化遗产保护专项研究,加强经验总结。针对清代王府建筑、工业遗产、祭坛建筑、“苏联式”建筑等特定类型遗产,进一步深化价值研究和保护策略。六是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与遗产保护融合发展,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入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实践,探索低碳环保的建筑修缮和运营方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