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4)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4)

英 文 名:ANNUAL REPO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2024)
I S B N:978-7-5228-4726-9
丛 书 名:
出版日期:2024年12月

中文摘要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4)》是由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组织,国内外20多个科研机构、近50位专家学者参与研创的第七部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经济回暖复苏,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困难和挑战。为深入研判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内需主动力主力军作用,本书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与特大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析了2023年各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特大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态势,以及各国家中心城市在打通国内大循环堵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消费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的做法、成效以及对策举措,为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本书分为总报告、评价篇、城市篇、案例篇、探索篇五个部分,结构和内容如下。

总报告。《2023年超预期因素冲击下特大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21个超大和特大型城市,尤其是9个国家中心城市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国内消费需求释放仍显不足,房地产持续下行,地方债务风险加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多重压力叠加,要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特大型城市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要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和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

评价篇。《2023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及成长性指数评价分析》对2023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和成长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各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长性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技创新等功能的成长性指数相对较高。其中,综合成长性指数最高的是成都,其次是重庆、西安、上海,郑州、广州、武汉、北京和天津的相关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他12个特大型城市建设评价结果显示:深圳、杭州和南京建设指数均在0.45以上;青岛、济南、长沙、昆明4个城市建设指数在0.38~0.43;沈阳、东莞、佛山、哈尔滨、大连建设指数在0.31~0.36。

城市篇。各报告全方位展现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合理增长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研判了国内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下,各城市存在的不足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做强做优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有效需求的发展空间、加强城市现代化治理等政策及举措。

案例篇。选取了包括国家中心城市在内的特大型城市在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实施城市更新等方面,有特色、有内涵、有成效的案例进行研究,如北京市推进消费商圈改造提升、上海促进国内大循环的“产空耦合”模式、西安多元协同推动文旅消费、天津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等。

探索篇。针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协同、创新空间的演进与治理、特大型城市引领都市圈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探讨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