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高等教育保持原有规模,进一步重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开展有组织科研,全方位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优秀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保障教学质量。北京研究生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北京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在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强化关键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报告系统梳理北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归纳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五类组织模式,从选拔和培养两个维度全面总结了北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选育现状。开展高职工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研究,对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有重要价值。以北京市13所高等职业院校183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北京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调查发现,当前北京高职工科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总体较高,但是专业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职业素养测评指标及实践应用有待加强。
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浪潮迭起,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纵深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顺应技术发展趋势、跟随国家战略方向正在加速推进和蓬勃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在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网络环境持续优化、数字设施不断完善、数据基座根基作用突出、数字教育资源规模质量双提升、融合式沉浸式教学实践创新涌现、教育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北京市属各高校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主动识变、积极求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和实践,推动首都高等教育创新路径、重塑形态,书写新时代新篇章。北京高校高质量数字化课程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线上一流课程数量遥遥领先,展现出其在数字化课程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和示范效应。部属高校是北京高校高质量数字化课程建设的主力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发挥核心作用,体现了北京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集中优势。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我国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通过对2022年以及近三届北京高校获奖情况分析,同时与部分发达省市及部分院校获奖情况比较得出:北京高校获奖数量虽在全国领先,但获奖比例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近三届获奖成果总体上呈现向部分院校集中的趋势;地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获奖数量缺乏竞争力。卡内基高等教育多维分类的维度、类型、分类结果、方法、过程等,对北京市属高校分类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要注重分类的引导性与非功利性,把握分类的复杂性与可呈现性,突出分类的科学性与全面公开,坚持分类的长期性与持续更新。基于1978~2023年北京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文本分析,建议北京出台统筹地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加强“走出去”政策体系建设,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完成学业;提高了受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受助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诚信度和公民意识等方面表现更优;促进了受助学生的学业发展,提高了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北京地区10所高校大学生学习投入与职业素养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教学质量、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是学生收获度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