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2024)

英 文 名: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2023-2024)
I S B N:978-7-5228-3507-5
丛 书 名:
出版日期:2024年04月

中文摘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肩负着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科技创新发展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报告因应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际,以科技创新发展为主线,研判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科技创新发展比较优势、科技人才支撑和科技产业发展支持等维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进行全方位解析。

本报告分为总报告、评价篇、区域篇、专题篇四个部分。总报告回顾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及政策支持,分析了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特征,研判了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双核”引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须善抓发展优势、抢抓时代机遇、谨慎应对挑战、及时弥补劣势。评价篇承接总报告研究,构建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进而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及分维度指标进行测算。区域篇基于评价篇测算的数据,比较分析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的科技创新发展差异,总结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呈现了在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带动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专题篇是在总报告、评价篇和区域篇基础上,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科技创新发展比较优势、科技工作者发展现状和科技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测度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变化趋势,析出不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比较优势,分析科技工作者队伍规模和结构,剖析科技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在技术进步的引领下呈现提升态势,这对科技工作者数量的稳步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本报告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已形成一定的科技创新区位优势,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活动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活动产出不断增多、科技产业化稳步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乐观,重庆和四川两个省域板块的科技创新发展程度大致相同,但不同城市之间的科技创新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呈现“橄榄型”分布特征;分区域看,重庆都市圈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半数以上市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值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平均值,成都都市圈科技创新发展呈现“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成都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南翼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及发展比较优势呈现差异化特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力来自党中央、国务院和川渝两地政府的政策助力,支撑力来自坚实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工作者队伍。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发展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应持续整合内部创新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建成西部科技创新增长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