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

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

英 文 名: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MANUFACTURING (2023)
作  者: 李双杰 祝合良
I S B N:978-7-5228-2584-7
丛 书 名:京津冀蓝皮书
出版日期:2023-11-01

中文摘要

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书首先从整体上分析了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并从体制机制建设、“三链”融合、数字化发展、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等角度,探讨推进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关键路径,并选取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制造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智能制造业软件产业5个重点产业分析其协同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点,为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10~2022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始终保持在20%以上,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由7.84%下降至6.25%,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快速下降,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动力不足致使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弱化,基于此,本书提出“双10%”的底线思维,即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均不得低于10%。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变化存在趋同性,京津两地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同步出现加速弱化现象。京津冀制造业体系存在较为突出的独立化、孤立化现象,主要工业产品间不仅互补性较弱,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性竞争现象。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制造业部门的支柱产业并未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格局,反而呈现孤立式、竞争式增长的基本特征。北京高科技创新成果未能实现在京津冀区域内优先转化和产业化。当前,在推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最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区域内各产业链供应链环节、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的集聚效应抑或分散效应的内在规律。

本书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核心动力在于首都北京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阶段发挥不同性质的领头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协同发展体系中发挥牵头作用。在构建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过程中,首先,从战略角度重新思考北京发挥“领头羊”作用的新型架构。其次,重新认识北京发挥“领头羊”作用的三个特定阶段。第一阶段,“产业直接竞争占据主导地位+产业有限溢出”阶段(辐射北京南部区域边界50公里范围内的河北和天津产业开发区);第二阶段,“产业竞争和协同发展格局的主导地位+产业初步溢出”阶段(辐射北京南部区域边界100公里范围内的河北和天津产业开发区);第三阶段,“产业链体系的有效分工和协同发展主导格局+京津冀区域内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分工与协作体系”阶段。最后,积极发挥北京在重要产业布局中的“领头羊”作用。

为破解当前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基于京津冀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制造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进经验,本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北京应牵头发展全产业链、全创新链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作为促进京津冀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核心途径和重要抓手;其次,加快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统领三地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和创新链的分工协同发展任务,彻底破除京津冀三地各自支柱产业的孤立化、碎片化、同质化及重叠化问题,发挥“1+1+1>3”的协同倍增、共同发展效应;最后,要高度重视和统筹解决京津冀三地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持续下滑的问题,建立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