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津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北京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汇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资源,其数字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处于京津冀核心地位,因此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津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一方面,北京应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制度体系和转化机制,缓解创新成果大部分“蛙跳式”转移至南方的问题,促进创新成果在津冀就近转化,搭建数字经济创新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提升其对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支撑力,助力津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持续加大北京的科技创新平台对津冀的开放共用共享力度,不断促进京津冀关键科技项目、成果、人才、专家等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推动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和相关人才与津冀开展交流合作,为津冀数字产业发展“输血”。此外,津冀也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重培育发展北京创新成果较为集中和领先的数字产业。同时,强化社会保险、教育、医疗、住房等软环境支撑,吸引并留住数字技术方面的人才,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
第二,发挥三地各自比较优势,共促区域数字产业协同发展。北京应依托“两区”建设,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持续提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推动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造成为国内外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天津应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以高端、绿色、智能制造为引领方向,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同时依托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天津智港”,进一步推动港口经济能级跃升,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第2个数字经济核心城市。河北应依托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速数字经济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以此带动河北数字经济发展。此外,还应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筑牢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根基,并主动对接京津,加快京津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提质焕新,助力京津冀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提升京津冀数字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三地应加强数字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支持和引导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具备条件的研发机构、实验室、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共同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如人工智能产业中的算法、AI芯片等领域,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形成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创新格局。其次,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依托,推动三地数字贸易联动发展。共同探索建立数据标准化统一体系,规范数据类型与授权使用方式,实现三地数据互联、互认、互通;拓展推进京津冀数字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开放流动,深化区域合作;共促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努力将京津冀打造成数据自由跨境流动的发展高地。再次,推动北京部分数字经济产业疏解落地到雄安新区,加强中关村与雄安新区在数字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新一代数字产业集群。最后,依托“微中心”发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重点数字产业,深耕数字产业细分领域,延伸北京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做优培强京津冀数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