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0)》是由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简称“国中院”)牵头组织,国内外近30个科研机构、5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创研的第三本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本蓝皮书以“后疫情背景下我国特大型城市建设”为主题,客观地评估了2019年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现状水平和发展态势,同时也分析了2020年上半年国家中心城市在统筹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情况,全面反映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九个城市在承担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使命和特大型城市韧性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特别是探讨了后疫情背景下,特大型城市韧性建设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对充分发挥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的功能和比较优势,持续推进高质量建设特大型城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其结构和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总报告。《国家中心城市与特大城市韧性建设报告》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使国家中心城市对强化韧性建设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对其强化韧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以来,九个国家中心城市在综合服务、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发挥了超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2020年上半年,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率先实现了经济重启,并以强劲势头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包括国家中心城市在内的特大型城市的韧性建设意义重大。
第二部分,评价篇。《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及成长性指数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后疫情背景下城市韧性建设的代表性、数据来源的连续性、指标数据可获取性、指标的有效性等,优化了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指数上,与2018年各城市建设指数排名相比,2019年北京赶超上海居第一位,而天津排名再次下滑,处第九位。从成长性指数上看,2019年成都发展步伐加快,成长性指数排第一位;西安和郑州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各城市发展正逐步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本研究结合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了今后在抗击疫情常态化的过程中有效建设韧性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有新的探索,增选了10个特大型城市和大城市进行发展潜力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深圳、沈阳、南京发展潜力居前三位,杭州、青岛和厦门排第四、第五和第六位,宁波、长沙、济南和合肥排在后四位,从侧面反映出各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一些城市在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迈进的前景。
第三部分,城市篇。这一部分由反映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九个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以来建设进展和未来展望的报告组成。各报告全方位地展现了2019年以来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立足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和成效,剖析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作为特大型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如何更好发挥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对策建议。相关研究成果为其他特大型城市的韧性建设,实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参考。
第四部分,案例篇。这一部分选取了部分国家中心城市和代表性特大型城市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的特色实践,如上海“一网通办”实践下的智慧政府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以遂潼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助推成渝中部崛起、“成德眉资同城化”现状考察及深入推进、郑州以“中优”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和功能完善的思路与举措、深圳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特色实践、南京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强省会战略等。以上针对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的专题研究,有效丰富和补充了城市篇的内容。
第五部分,探索篇。这一部分选取了部分国家中心城市韧性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比如,未来中心城市的韧性设计、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环境新变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时间窗口与功能建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功能和作用、城市能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特大型城市疫情防控的社区防线等。相关研究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目的是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推动解决后疫情时代特大型城市韧性建设及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最迫切的难题。
第六部分,附录。由3个重要资料组成,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国家中心城市主要统计数据汇总、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汇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事记等。这几项资料真实呈现2019年以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客观进程,能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跟踪和深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