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国际视野下的超特大城市发展模式与思路研究

作  者:课题组 吴志强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
报告页数:54 页
报告大小:12.68MB
报告字数:39499 字
所属丛书:
浏览人数: 下载次数:

文章摘要

“城市病”问题与城市化及超特大城市发展进程相伴生,回顾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历程,其均在城市化率50%左右的阶段,由于经济增长和城市集聚的不均衡,产生了不同的城市问题。与此同时,国际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也表明,超特大城市将在未来承载全球更多的人口,成为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由此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即依靠智力创新的“智力城市化”道路和依靠资源环境、廉价劳动力的“体力城市化”道路。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中心区难以承载过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全球化使得城市间的联系不再受传统的地理空间限制,区域化成为全球重要城市及地区的发展趋势。技术发展使得大量要素能够在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背景下流动,同样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当城市规模较大时,分散和多中心结构被认为是一种支持城市规模持续增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兼具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均衡的空间组织模式。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国际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大都市区的规模越大、多中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多中心可以解决单中心蔓延的城市问题,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空间组织形式。通过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脱离了传统的单

作者简介

课题组:课题组组长 吴志强,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员 刘朝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教授级工程师; 袁媛,中山大学教授;华晨,浙江大学教授;邓雪湲,苏州科技大学副教授;沈尧,同济大学副教授;李欣,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超,同济大学助理教授;李翔,浙江工业大学助理教授; 杨婷,同济大学副研究员;廖歆,同济大学财务助理;何睿,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徐浩文,同济大学博士研 究生;徐小东,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修宁,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邓弘,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俊,上 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工程师;赵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工程师。

吴志强:城乡规划学家、工程创新教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上海市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