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交通部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11197字 报告页数:21页

文章摘要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即将步入峰值平台期,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问题将日益凸显,开展交通领域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研究对于实现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以我国交通部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为切入点,开展道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各子部门未来需求预测,并运用能源技术模型(LEAP),通过构建基准情景、污染减排情景、绿色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模拟分析我国交通领域能源需求、污染物及碳排放趋势。

作者简介

李丽平:女,正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协同效应伙伴关系专家;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国际环境政策、环境与贸易等相关研究;多次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主持国际合作、省部级课题、地方和企业咨询等课题50余项,独著及合作中英文专著16部,译著1部,在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杨儒浦:男,工学博士,毕业于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院,现为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协同、能源效率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经济学等;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多项由国际合作组织、生态环境部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等委托的碳达峰、减污降碳协同相关研究课题;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

冯相昭:男,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担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与环境经济学、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政策分析等;主持国际机构、国家部委、省市级气候变化领域研究项目30多项;曾参与气候变化国际碳排、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政府评审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等工作。

李媛媛:女,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分析、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国际环境政策等;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次,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部级和地方课题20余项,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