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图表详情

五大区域智能工厂数量及占比

一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属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力量。在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优化人工智能算力区域布局的“东数西算”工程开启。在区域层面,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川渝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五大战略优先区域均制定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具体措施。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21年,上海和杭州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苏、安徽和浙江的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具体计划。2022年9月22日,上海发布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是国内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释放技术赋能效益提供了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表1梳理了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2022年出台的人工智能政策文件情况。

表1 长三角人工智能政策文件数
单位:项
年份 上海 浙江 江苏 安徽
2017 5 4 2 1
2018 5 5 2 4
2019 10 6 2 4
2020 6 5 2 9
2021 8 2 7 6
2022 3 2 4 5
合计 37 24 19 29
注:包括地方规范性文件和地方工作性文件。省域层面的统计既包括省级文件,也包括省内城市出台的人工智能政策文件。
|Excel下载

表1 长三角人工智能政策文件数

二 区域人工智能竞争力指标设计与评估方法

为准确反映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有必要采用科学测算和系统评估的方法,对国内主要省市的人工智能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估,以此明晰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的纵横坐标。为此,本报告从制度保障、资源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场景赋能五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重点区域的人工智能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