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8)

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8)

英 文 名: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2018)
作  者: 张贵 吕荣杰 金浩
I S B N:978-7-5097-9261-2
丛 书 名:京津冀蓝皮书
出版日期:2018-12-01

中文摘要

十九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出发,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区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升级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了突破,但是,仍然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亟待破解,区域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性选择。本报告以区域治理为主线,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创新、交通、文化等多方面的治理问题,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组成,共12篇研究报告。

总报告通过对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理论基础和机理进行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现状,以及与国内外区域治理进行比较,提出了基于MSMC(使命—系统—机制—共同体)框架的京津冀区域治理思路,并从效能性、公平性、参与度、责任性、安全性五方面构建区域治理指数,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05~2016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治理指数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并趋于稳定,但仍处于区域治理的初级阶段,政府主导的区域治理模式是最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式,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成熟,网络治理模式将是其最终选择。京津冀在区域治理过程中,应当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力量,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行政机制、公平自由的市场机制和立体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进行区域制度创新,推进京津冀区域治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专题报告分别从城市治理、创新治理、公司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产业治理等方面论述京津冀区域治理问题。报告分析发现:京津冀城市群治理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差距显著,这主要源于京津冀城市在“地方品质”上的巨大“落差”;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区域创新治理体系发展不平衡,呈现北京独占鳌头,津冀落后追赶的状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北京最高、河北次之、天津较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上市公司之间可以通过并购重组、交叉持股等方式进行区域融合,通过利益相关者治理促进三地经济水平提升;引入公共参与机制重塑京津冀交通治理的基础、层次和路径;文化治理体系特征更加多元,包括体系结构的复杂化与开放性、运行机制的市场化与平等性、功能内容的复合化与包容性、方式手段的协同化与参与性、整体格局的网络化与互动性;京津冀整体生态状况不断改善,各地区呈现不同的建设程度和治理力度,与产业耦合度不一;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与京津冀创新生态体系嵌套、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须从大区域、大创新生态体系实现整个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耦合;京津冀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逐年提高的发展态势,聚集特征呈现由负向空间自相关演变为正向空间自相关的发展态势;京津冀三地高技术产业整体治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河北与京津治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发展能力不均衡、政府支持能力和企业战略能力有待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京津冀流动人口治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