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高端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成立,15所高校将发挥智库力量,持续携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高校智库联盟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15所京津冀高校联合成立,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致力于深化研究和咨询体系,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合作生态。联盟将组建科研团队,出版学术专著,打造学术品牌,完善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数据研究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监测平台建设,汇聚各方智慧和资源,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
“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为区域协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首经贸党委副书记吴卫星表示,该校将进一步统筹优势资源,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持续深入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及应用性研究,做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文章”。
首经贸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在论坛上发布了《大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记》。研究成果称,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硕果累累:三地教育和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三校一院”项目已投入运营,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实现“免备案”。生态质量也在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近6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不断完善。京津冀所有地级市实现高铁全覆盖,城际铁路建设持续推进,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高速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京津冀区域间全面消除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公交、地铁实现“一卡通”互联互通,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及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