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最新资讯

借力京津冀一体化 河北亮出科技服务组合拳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5-08-24

近日获悉,制订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已经接近尾声,《规划》除将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外,还将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调整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步伐不断加快,环绕京津的河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河北省的科技服务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紧跟国内大势

打好政策创新“组合拳”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有96%的成果离开京津冀前往江浙等地进行异地转化,在河北省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仅占中关村所有落地成果的2%。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已经拉开,如何把京津地区的科技、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己所用,转化成为本省的产业优势,是河北省最为关注的话题。

河北省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人士表示,近在咫尺的京津科技成果,河北省却难以留住。究其原因,一是河北省企业成果对接积极性不高;二是政府部门对于成果在区域内落地转化的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例如污染治理、智慧交通建设等涉及京津冀共同利益的科技成果,政府多是采取一次性补贴或召开对接会的方式进行扶持,缺乏周期性的集成服务,不能够帮助成果聚集到需要的产业链,最终延迟了成果的落地。

对此,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河北省将打好政策创新组合拳,推进中关村示范区的六项先行先试政策尽快落地。”

2014年5月,河北省对接京津的首个综合性高科技项目——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园,旨在通过深入协商探索出“品牌换空间”、多方利益共享等有别于传统“飞地经济”的新型合作模式,引导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机构、科技金融等创新资源在两地间双向流动,进而推动形成1+1+1>3的共赢局面。

与此同时,“加快成果转化,要捅破股权激励窗户纸”的声音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彻底改革以往科技体制的弊病,河北省2014年年底出台《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改革。

按照规定,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团队或成果完成人在河北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获得的收益,其所得不低于70%。研发团队或成果完成人将个人收益直接用于创办企业或者投入受让企业所形成的股权收入,在形成现金收入后,按国家有关政策缴纳个人所得税。

“成果完成人收益比例较以往政策大幅提高,这表面上是政府让利,实际上是促使科技成果转化更多由‘地下’转为‘地上’,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河北省高校院所研发团队或成果完成人将拥有科技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和处置权。科技成果转让遵从市场定价,可采取协议定价、挂牌转让、在技术市场公开交易等方式。

 

凸显企业创新主体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

面对新常态,需要河北决定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新路。“2015年,河北省将整合科技资源,聚焦产业重点,实施‘616’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616”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第1个“6”即6个100,指的是河北省每年重点支持10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00项科技支撑项目、100个专利品牌产品、100个创新平台、100个研发团队,三年内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100家;

“1”即10项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指的是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工程、科技服务业促进工程等10项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第2个“6”即6个一批,指的是强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批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开展一批创新发展与改革试点”等六个一批重点举措。

河北省最南端的磁县,依靠煤炭业而兴。然而,在环境问题严峻的当下,煤炭产业的黄金期也日渐走远。为此,磁县千方百计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依靠科技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教授张卫江是一位对硼生产技术研究了近十年的行业专家,先后荣获9项专利,在业界具有良好的声誉。在张卫江苦于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时,家在河北磁县的王增良联系到了他,并提出合作意向。王增良同意张卫江的团队用技术成果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并可获得新公司40%的股份。

“项目建成后,将拥有年产350吨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实现利税11.6亿元。”王增良表示。

不仅如此,磁县还坚持“有中生新”,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基地。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为此,该基地建立以新盛、裕泰两个百万吨焦化项目为龙头的源头企业,构成了产业链延伸的基础。

“就这样,焦化项目所产生的30万吨煤焦油,引来上海鑫宝集团投建了60万吨炭黑油项目。60万吨炭黑油项目又成功引来了江西黑猫预建的16万吨炭黑项目。同样,依托焦化项目产生的10万吨粗苯,建设了10万吨环已酮、1万吨二氯苯、1万吨聚苯硫醚项目……”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合作拓链、依存发展,项目越聚越多,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企业在组建形式上互相参股、联姻合作、联体联利,通过产业链和利益纽带成为合作伙伴,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

 

完善平台建设

推动京津创新要素转移

“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淘宝理念,河北的发展将会迸发出惊人的创新力量。河北应该依托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建设引进京津技术公共平台,吸引河北各地到平台上去淘宝。”河北经贸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素君建议。

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比以往更迫切。2015年河北省将和京津联手,共建一批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把京津的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河北自己的产业优势。”

在京津冀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日前与河北省科技厅签订协议,成立京津冀技术交易河北平台,旨在加速京津冀科技成果流通,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河北转移。

据介绍,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的京津冀技术交易河北平台初步设置了技术供给、技术需求、竞价大厅、众创空间、网络展会、在线路演等栏目,同时设有技术供给库、技术需求库和成功案例库,可满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找技术、找项目、找人才、找服务、找资金、找政策”等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该平台入驻服务机构491家,发布成果供给19099项、需求信息23871条。

“下一步,河北省科技厅将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共同举办技术交易对接活动,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专利拍卖、挂牌交易、创业培训等。”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技术商品特有的信息不对称、交易价格难以确定、难以完全交易等特点,京津冀技术交易河北平台在做好线上服务的同时,力争做强线下技术经纪队伍、评估咨询队伍、创业导师队伍和技术转移机构等,为促进线上交易提供保障和支撑。

未来,河北要与京津共建技术创新和交易平台,设立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中关村河北科技园、清华大学固安中试孵化基地、秦皇岛北京大学科技产业园、中科院廊坊中试基地、白洋淀科技城等为载体,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实现产业化,逐步形成“京津研发、河北制造”产业协作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原文标题:《借力京津冀一体化 河北亮出科技服务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