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专家观点

王春蕊: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2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扶持,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河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相比京津两地,文化产业体量小、增速慢,与京津发展差距明显。因而,文化产业结构、思维模式加速变革,亟须不断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市场主体、空间布局、平台载体、要素流动、政策支持五方面着手,提升河北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与京津形成分工有序、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借力发展,延链拓能,着力壮大一批高创、高新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文化产业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产业集团化、数字化、智能化、链条化发展趋势明显,进而带动“文化+”向各领域融合渗透,文创独角兽、头部经济等业态主体成为文化市场竞争的关键。

一是创新合作方式,依托河北纵深的产业腹地和良好的制造业基础,采取“北京研发+河北制造+全国销售”的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一批以内容创造为主的文化创意企业。二是吸引京津文创龙头企业、俱乐部落户河北,支持并引导动漫、游戏、文化数字等创新型企业在河北注册分公司,吸引企业聚集,建设一批文创企业聚集区。三是完善产业生态,针对动漫、游戏等文创企业注册、IP授权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打通文创产业链堵点和痛点,形成上游内容方、中游渠道发布方、下游基于IP衍生品开发方良性互动机制。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着力形成一批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文化产业特色板块。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价值创造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在汇集各类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容易形成产业集群。从河北看,由于城市外向度不高、文化发展方式传统,对高端文化资源要素吸引力、聚集力不强,文化大市、文化强县优势不突出,与京津尚未形成空间上的优势互补。

一是深入挖掘河北地方文化特色资源,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嫁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市场化,新兴文化业态多元化、融合化,加快育成具有创造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业态和模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二是围绕区域核心和优势文化产业,突出石家庄、保定、唐山地域文创资源特色,张家口、承德文旅资源特色,雄安新区高新、高尖、高创资源特色等,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给予相应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品牌发展的国际化对接,力争形成一系列河北文化品牌,与京津形成链式互补。三是转变发展思路,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加快打造一批文化产业高端企业,积极推进文化大市、文化强县优势再造,形成区域增长极。

多维对接,提升服务,着力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载体。5G时代带来的VR、AR技术加速了文化产业场景再造和技术变革,促发全新的内容形态、文化业态和产业生态重构,进一步刺激文化消费转型升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催生了一批以文化消费场景打造和应用体验为主的文化新业态。

一是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围绕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数字文化等领域,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采取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做强做大。在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实现集聚发展、创新提升。二是聚集一批文化创客,建立弹性灵活的文化专业人才引培机制,采取人才“飞地”模式,加大对京津等高端人才“智慧”合作,支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办文化科技园或创客空间,吸引省内外文化创客入驻,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文创人才培养,培育本土创客。三是紧跟文旅消费市场复苏回暖新形势,围绕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中心城市重点商业区域,打造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形成一批汇聚艺术表演、阅读分享、观影体验等消费业态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创新机制,破除壁垒,着力促进文化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推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亟须破除三地行政壁垒、市场壁垒,引导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形成京津冀一体化要素市场。

一是加快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以“产业对接、园区共建、平台合用、消费一体”为切入点,加大与北京文化管理部门合作,创新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方式,吸引优质要素向河北流动,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动力和活力。二是加快推进京津冀市场规则、标准、政策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加快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在三地之间充分、自由流动。三是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模式,依托京津冀文化一脉、地域一体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头部经济”,推动创意经济跨界融合并走向深入。

精准施策,加大支持,着力形成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未来世界经济将进入新经济建设阶段,将完成新旧生产方式的转换,“换场思维”将起到关键作用,需要从全产业链角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精准施策,以政策引领业态转型,生产方式转换。

一是对标先进,围绕传统和新兴两大业态培育,研究制定河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从企业主体、重点行业、市场拓展、要素配置和公共服务全角度研究细化支持措施,落实部门职责,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谋划落地,以雄安新区、文化大市、文化强县为核心,积极对接京津,围绕文化产业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三是加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提升县级“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引导、改善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和预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