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专家观点

叶堂林 毛若冲: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来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作者:叶堂林 毛若冲 发布时间:2018-09-11
1.提升基于产业链环节分工的京津冀产业协同能力
    北京应着力在产业链的高端环节(研发环节和销售环节)持续发力,依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用高精尖的经济体系替代原有的经济体系,通过疏解腾退后的空间的合理使用实现疏解整治促提升,重点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天津应在产业链的中端环节(资本环节和销售环节)下功夫,依托金融及租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河北应做好产业链的配套环节,依托其土地资源富集、劳动力资源充沛等优势,争取北京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高起点建设雄安新区、打造首都“两翼”中的“一翼”,重点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和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
2.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世界级的城市群需要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予以支撑,当前京津冀正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其重要支撑。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优化集聚、在链条上的扩展延伸。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依托现有基础,坚持科学布局、相对集中、功能有别、错位发展,重点建设三个开发地区,包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打造“4+N”产业功能承接平台。中关村应在天津和河北建设“分园”,如雄安新区分园、秦皇岛分园等,使天津和河北可以借势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聚集海内外科技资源,释放天津、河北的创新潜能。二是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优化。以园区为载体,由关键点引领线,由关键线带动面,由关键面交织成网络,进而在合理的网络结构之下推动产业分布在空间上的集聚优化。三是培育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通过政策链引导资金链、资金链培育创新链、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通过培育创新共同体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3.加快北京产业疏解,促进京津冀产业间的链接和协同
    加大疏解力度,完善疏解配套政策,促进北京产业向津冀疏解。建议政府加大以下几方面的疏解“推力”:一是明确疏解时间表、重点任务和疏解地指向。建议召开“疏解促进会”,明确时间节点,关键举措和政策解读。二是设立疏解专项基金,用于对疏解出去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尽可能地把企业的的损失降到最低。
    充分发挥大企业、大商会的带动作用,鼓励“抱团式”组合疏解和“上下游产业链”整体迁出。一是与承接地共建品牌、共同培育市场。可借鉴中关村的品牌输出及资源整合模式,北京负责品牌输出和招商,承接方负责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大企业和大商会的“领头羊”作用,推进“抱团式”组合疏解和“上下游产业链”整体迁出。三是对在规定期限内迁出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如与承接地协商,提供办公用地、配套住房、库房等优惠措施。加强疏解地和承接地的合作,完善配套环境,缩短企业“阵痛期”。为了使功能疏解真正做到“迁得出、落得下、能发展”,北京应主动加强与承接地的合作,将教育、医疗等功能疏解与企业或产业疏解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探索新机制、新路子(如实行公租房、廉租房、居住证)等方面加强合作,为企业落户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4.河北应借势北京、依托区域,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发展层次
    河北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尽快弥补其与京津的差距。具体来说:一是借势非首都功能疏解,充分利用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平台的外迁机遇,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争取其在河北落地,实现“筑巢引凤”。二是借势中关村品牌及运营模式,将中关村的品牌和模式延伸到河北,为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专业指导。三是借助科技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应运用京津现有的科技研发成果改造河北传统重化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提高产业的发展层次。四是打造人才高地,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将京津高技术人才引入河北,营造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