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专家观点

元利兴: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展望

来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作者:元利兴 发布时间:2018-05-15
(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将进一步加快推进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一方面,北京市将进一步控制城市增长边界和建设用地规模,这是缓解“大城市病”的前提。目前北京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921平方公里,而2020年控制目标定为2800平方公里以内,这就要求2017~2020年全市年均减少存量30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北京未来将进一步落实控制增量、疏解存量的相关政策意见,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北京市正在继续谋划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向外疏解转移,统筹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确保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二)冬奥会、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2年京张冬奥会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借助2022年冬奥会,北京和河北将加快两地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及市场之间的沟通协作,极大地促进京冀之间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水平,同时,两地之间将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谐共赢、联合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快进展,跨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未来将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是中央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各类创新政策汇集其中,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三)京津冀铁路网将加快实现协同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区域交通一体化网络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因此,未来联通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备受各方关注,其横跨京冀两地,将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整合,将有效缓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临的空域资源紧张局面,辐射整个京津冀区域产城人的流通和发展,同时带动三地协同发展中新型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加密建设,构建起京津冀发达的集疏运体系,从而形成便捷的1小时交通圈。建设内陆无水港、集装箱运输站,以及连接机场、港口、铁路站口的快速铁路、公路线,打通区域间的“断头路”,实现人员的方便快捷换乘和货物的海陆空联运。另外,三地将加强港口与航空枢纽的分工协作,实现三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交通网络。
(四)产业协同发展与结构转型提升同步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是三地产业协同和深度融合,未来三地将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实现互补错位发展。
    未来,北京将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服务经济,鼓励传统优势企业进行智能与绿色技术改造,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北京由科研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天津将加快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端制造业,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河北将进一步加快与京津对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产品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强与北京服务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并将其作为承接北京功能疏解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