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专家观点

陈静、林平: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优化对策

来源:京津冀数据库 作者:陈静 林平 发布时间:2017-08-16
(一)优化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功能合理定位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呈现不平衡状态。地理区位、原有经济基础、市场化因素、吸引外资、人才资本、基础设施条件、文化资源等层面因素动态、复杂、相互交错地影响着京津冀总体区域经济差异。所以,各地区应正确认识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建立既合理又富有特色的产业分工格局。其中,北京以人才为本应大力发展信息、科技、金融等高精尖第三产业,天津以海港为基可集中发展物流、航运、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河北以土资为优,应重点发展加工工业及其他轻工产业。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间功能的合理定位,有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二)深化经济节点交通,增强区域协作互动
  京津冀西部、北部及南部的张家口市、承德市、石家庄市、邯郸市等地区深居内陆,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其受地形的影响,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其均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毗邻且区域之间联系困难,从而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需要破除区域行政分割壁垒,从京津冀整个经济体来考虑,各区域统筹协调、合力并举、统一规划,才能利于加快铁路客运货运线路、高速公路网络、县市间轨道交通、经济节点交通枢纽站的建设,才能深化经济节点间的通达性,构建便利的交通网络体系,从而实现基础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增强区域间的协作互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三)细化利益协调机制,保障经济协同发展
  由于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其政治影响力无以匹敌,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相关的政治问题,使得政治上的考量有时超过经济上的考虑,也使得各省市受到中央政策制度的不同程度影响。不难得知,京津冀在战略层面存在区域功能配置、资源配置、财税体制等体制机制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功能定位不同,京津冀在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也是现阶段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7]。因此,在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措施时,应在尽可能不违背总体利益和不损害其他县域利益的前提下,切实细化京津冀各区域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北京与天津双城不应只吸收优质的经济发展资源,还应在某种程度上惠及和带动河北的经济发展,因而应积极推动县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有效治理首都大城市病,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仅可以均衡劳动力、资金、技术、人才的分布,减轻首都的城市负担,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加快科技发展速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也能为北京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社区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机遇,能够有效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