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专家观点

李国庆:东京圈发展经验对京津冀建设启示颇多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国庆 发布时间:2016-10-08
  借鉴东京圈发展经验,我国的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应高度重视以下四点问题。
  一是重塑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地理新格局,加速要素自由流动。
  现阶段制约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瓶颈在于行政分割、市场分割和空间分割导致的要素空间自由流动限制,而破除这“三大分割”的关键在于同城化的顶层设计和开放的共生理念,重塑经济地理、加速要素自由流动。
  一方面,京津冀城市要在共生理念下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通过空间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多中心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利用城市群经济的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来缓解单个城市的拥挤效应,使要素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自由流动,改善经济空间联系格局。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度联动、产业联动和空间联动的协同演进和同城化顶层设计。重点在于以制度联动为引领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空间联动和产业联动。
  二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线布局京津冀城市群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地区的4个定位中,世界级城市群占有首要位置。上世纪80年代东京圈为了回应全球化的需要在周边地区建立了“新都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制定背景之一,则是北京确定世界城市建设目标。
  推进京津冀发展需要全球化发展视野和战略思维,明确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建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承担特定功能的世界级城市群,疏解首都核心功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京津冀首先需要发展的是世界城市最具特色的金融保险部门、不动产部门、信息通信部门、高端服务部门,把首都圈建设成为国际创新城市群、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群、国际生态宜居城市群,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三是树立北京“作为首都的大城市”新理念,逐步疏解相关功能。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北京需要转变依靠首都的特殊行政地位谋求发展的观念,自觉地以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实现国土均衡发展为己任,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空间。为此不仅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还要研究合理有序疏解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疏解首都文化核心功能将为天津市特别是河北省文化与研究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城市功能核心。振兴区域文化与研究活动,创造人口与机构疏解的基本条件,将提高北京周边地区的行政、文化、教育、国际交往和科技研发能力,树立国际性城市新形象,为产业的地区均衡配置提供新动力。
  四是创建业务核心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
  京津冀的空间结构调整是为了确定各城市在全球性城市群中的位置,新的业务核心城市将不再作为某一省市的城市发挥作用,而是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业务核心城市,承担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业务功能。
  北京东南部与东部有天津港、秦皇岛港等国际港湾,加上正在建设的第二国际机场,应借助其地理位置优势建设承担国际交流、国际物流、临空产业与会展中心等复合功能的未来型城市。
  除北京和天津“双城”之外,京津冀需要培育人口在200万到500万的大城市。协同发展初期,业务核心城市的重点是建设石家庄—保定—廊坊科技创新中心区、廊坊临空经济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唐山新型产业研发与生产基地,承担北京地区国际化企业转移。
 
李国庆: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