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来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作者:吕静韦   发布时间:2019-09-04

  本文以2008~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重点分析了2015年中央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以来,京津冀在产业结构、人口、资本、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并运用Stata14.0对样本数据进行混合回归分析,测度了三类要素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北京已具有较为优化的产业结构,为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2015年以来,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北京自2008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75%,2015年以来已超过80%。天津和河北的产业结构优化速度不断加快,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自2015年超过50%后,2018年增长至58%,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至40%;河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趋势较2015年之前更加显著,由11%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9.27%,第二产业比重由50%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44.54%,第三产业比重由40%以下上升至2018年的46.19%。但津冀与北京之间产业结构的差距仍然较大,一方面产业梯度的存在为承接北京待输出产业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产业水平和能力的悬殊也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障碍。

  第二,人口的流动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近年来,京津冀常住人口总量虽有所增长,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尤其北京在人口疏解方面效果显著。自2015年下降至0.8%以来,2018年仅为0.2%。2015~2018年,北京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由0.88%下降至-0.76%;天津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由1.98%下降至0.17%,并在2017年出现人口负增长;河北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由0.56%下降至0.49%。

  第三,资本要素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的影响较小,但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资本的流动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总体增长,但增长趋势放缓,河北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吸引力日益强于北京和天津。与2015年相比,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仅增加了38.88亿元,天津下降了1171.3亿元,但河北增长了6087.22亿元。

  第四,市场的繁荣和技术的扩散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京津冀技术市场成交额总体有所增长,且北京的技术市场成交额遥遥领先于天津和河北。2015年以来,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呈直线上升趋势,由3435.98亿元上升至4957.82亿元,涨幅为1521.84亿元;天津和河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相对稳定,且天津高于河北。从增长率来看,河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速度最快,2015年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后,2018年达到214.06%。河北技术市场成交额的迅速增长,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输出提供了条件。

  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是关键。基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分布现状,结合产业结构优化与要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对首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应以人口疏解为重点,以津冀两地与北京产业布局存在梯度和差异为契机,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引导北京劳动力向津冀两地流动,促进拥有技术和知识的创造型人才在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化配置,提升津冀两地产业水平,为承接北京产业输出创造条件。

  第二,应充分重视和利用技术在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中的作用,以创新驱动为根本,以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的技术流动为抓手,通过增强技术扩散和提升京津冀技术市场活跃度,助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第三,应强化资本作用,尤其是提升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用效率。目前资本要素在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相对较弱,应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的基础建设,促进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使资本在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摘自《世界级城市群与首都高质量发展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