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吴江:以人才先手棋盘活京津冀整盘棋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朱亚勤   发布时间:2017-07-11
    日前,由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编制的《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正式出台。这是我国人才发展史上第一个跨区域合作的人才发展规划。《规划》的出台有哪些深远意义?《规划》有哪些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规划》编制起草组负责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研究员。
    记者:在中央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为什么要制定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
    吴江: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具体来说,疏解非首都功能,人才是重要的疏解要素,需要根据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功能布局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三地的互利共赢,首先要实现人才的互利共赢,解决人才资源配置中的“断头路”问题;打造京津冀区域竞争力,需要克服固守“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走出一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更加开放的新路子;构建区域人才统一大市场,也需要在区域范围内联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在京津冀率先形成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人才治理体系。
    制定《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就是顶层设计、整体谋划、长远着力,提升三地人才整体竞争力,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利用和共享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联合创新,以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盘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盘棋”。
    记者:京津冀三省市人才工作发展落差较大,《规划》编制中如何找到“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这一共同发展目标?
    吴江:《规划》编制中面对的重要挑战,就是如何在差异化中寻求三地共同的改革方向,把人才工作融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去。
    确立“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目标的基本依据,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战略目标。这也是习总书记提出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京津冀应该成为试验区的意义所在。同时,这又是当前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三地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普遍渴求“高精尖缺”人才,以解决人才结构性的战略转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京津冀三地的共同点。“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这一目标的提出,赋予三地人才工作一个全新的定位。不排除三地常规工作各做各的,但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形成一体化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谁离开谁都不行。
    记者:“一体、三极、六区、多城”,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是如何确立的?其内涵是什么?
    吴江:根据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各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规划》提出了一体、三极、六区、多城的总体布局。“一体”就是联合打造集事业(创新)平台、公共服务、人才政策、人才市场于一体的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三极”是指三省市重点发展的方向要各展所长,即北京形成原始创新人才发展极,天津形成京津冀高端制造业人才发展极,河北形成京津冀创新转化人才发展极。“六区”是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立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承载平台,结合区位特色,打造六个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即东部滨海产业人才发展示范区,西北部生态环保人才发展示范区,中部临空经济高端人才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示范区,南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发展示范区,通武廊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综合示范区。“多城”即以京津“双城”联动带动多城联动,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人才发展带。
    这一总体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提出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空间格局遥相呼应。其中,我们根据中央部署的调整,在原有四个功能区中增加了通州副中心和雄安,形成了六个示范区的架构。也就是说,你京津冀规划的重点在哪,我就改革在哪,人才工作就率先支撑在哪、优先发展在哪,体现了人才工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高度融合,避免了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
    记者:为实现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目标,《规划》推出了哪些举措?有什么特点?
    吴江:针对京津冀人才发展在人才结构、国际化水平、体制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明确了构建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抢占世界高端人才发展制高点等5项重点任务,和全球高端人才延揽计划、京津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工程、“圆梦京津冀”菁英计划等13项重点工程,有些工程今年就启动实施。
    在设计中,我们一方面着力突出优势互补。每项任务和工程都不是平均用力,既考虑到各自特点,又能够通力协作。比如,全球高端人才延揽计划,北京延揽的高端人才,不仅是北京的资源,京津冀都能共享。另一方面,重点在“落地”上下功夫,把人才工程与三地当前的重点部署、重大项目结合起来。比如冬奥人才发展工程、沿海临港产业人才集聚工程、临空经济产业人才集聚工程,都是紧紧围绕三地现有的重大建设项目开展的,目的就是让重大项目成为集聚人才的平台。
    记者: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棋。《规划》中如何发挥新区在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吴江:雄安这篇大文章是中央在部署,《规划》主要依据中央对雄安的整体部署而设计,主要是原汁原味吃透中央精神,吃透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落实雄安新区的定位,包括在六个功能区中赋予雄安新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示范区”使命;支持新区争取国家各类优质创新资源,打造区域人才一体化深度融合区;实施雄安新区人才集聚工程,助力雄安新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建设。《规划》要做的,就是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全力以赴做好人才支撑。雄安新区发展到什么地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就全力支持到什么地步,重点是要打造好新的政策环境和事业平台。
    记者:作为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怎样避免《规划》在落实中“虎头蛇尾”?
    吴江:我们在《规划》中推出了一个监测体系,对《规划》实施进行监测、评估、考核。同时,研究制定绩效评估的关键指标,建立第三方的规划评估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人才工作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一旦出现实施不力的情况,将由京津冀部际协调小组对责任单位问责。
    人才工作是一个长期战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也是个十年磨一剑的工程,需要大家下一些慢功夫,多做基础性的工作,少做轰轰烈烈的炒作。“十三五”是打基础的时候,真正有大的突破,应该是在2020年之后,或者2020年到2030年。
    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两个规律:一个是市场配置资源,一个是人才成长规律。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把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这项工作做成帽子工程,不能急功近利瞄着一亩三分地。那就是放弃了长远目标,放弃了大智慧。
    被访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