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库!
全 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摘要

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

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

英 文 名:RESEARCH REPORT ON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2016-2017)
作  者: 方中雄 桑锦龙 高兵
I S B N:978-7-5201-0522-4
丛 书 名:京津冀教育蓝皮书
关 键 词: 地方教育 研究报告 京津冀
出版日期:2017-04-01

中文摘要

“十三五”初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顶层规划走向落实的重要开端。教育协同发展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承载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使命。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协同发展”理念已经广泛渗透于区域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共生共赢”也成为三省市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尽管三地在促进教育协同发展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作推进的过程仍是“摸着石头过河”。教育到底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什么,如何发挥教育在协同发展中的服务和引领作用等诸多问题,仍亟待科学、深入地研究与论证。这需要教育科研人员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切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部署贡献力量。

随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进入全面落实的新阶段,搭建合理有效的平台系统日益凸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平台是由一系列“软”和“硬”要素组成的有机集合体,是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服务的公共结构。区域教育平台体系就是由若干平台组成的公共服务系统,是基于本区域的教育和社会发展特点,在区域各级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教育中介组织等的互动协同下,通过政策制度推进、合作项目落实、监督措施保障等形成的公共服务网络,其目的是促进教育要素的有效流动,提升教育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社会公众需求,服务教育自身发展需求,进而实现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鉴于此,作为支撑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系统不仅有助于引导多方参与,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而且有助于破解京津冀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战略实施初期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

为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策划出版了《京津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16~2017)》这一蓝皮书,并选择以“协同发展平台体系建设”为本年度报告的主题,旨在研究和回应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初期的关键问题。该研究报告秉持学术性、原创性、前沿性和主题性相结合的原则,以“设计主题—组织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为模式,组织京、津、冀三地的专业研究人员围绕主题框架内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以期较为深入、全面地反映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和分析战略落实中的经验与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科学研究为中央部门决策服务、为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服务、为三省市教育服务的功能。

本蓝皮书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政策篇”“实践篇”“专题篇”“地区篇”“经验篇”六大部分,共计15篇研究报告。“总报告”站在全局高度,从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平台的战略意义,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平台体系的组建形式,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与原因剖析,京津冀区域教育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以及实现京津冀教育平台体系有效运转的政策建议五个方面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平台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系统分析。“政策篇”从理论视角出发,分别从京津冀区域教育宏观政策平台建设、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建设、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相关战略和政策运作中的基本逻辑与本质规律。“实践篇”从实践视角出发,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规划》颁布一年多时间以来,京津冀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包含区域高校联盟、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小学教育合作三方面内容。“专题篇”从发展的视角出发,聚焦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现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评估体系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教育信息平台建设,对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平台建设中的现状与前沿热点进行了探索与展望。“地区篇”站在地方层面,分别对京、津、冀三地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中的角色与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涉及北京市教育资源疏解平台建设、天津市教育资源联动平台建设、河北省教育资源承接平台建设三方面内容。“经验篇”则从比较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对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旨在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平台建设提供视角更为广阔的借鉴和启示。

本年度报告力图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平台体系建设的形势、进展与问题,进而提出推动和完善不同层级领域平台建设的改革建议,以期为参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教育决策部门、教育管理者、教育科研工作者等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